人日自號三士道人

觀我觀生莫漫陳,爲名爲姓豈全真。 自從海內稱三士,長愧山中少一人。 少許驅馳思夙志,老猶崛強問餘身。 所求心跡無他擾,何必漁樵是隱淪。
拼音

所属合集

#人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人日:指正月初七,古代漢族傳統節日之一。
  • 自號:自己給自己取的別號。
  • 三士道人:可能是作者的自稱,意指自己爲三位士人之一,或指自己遵循三種士人的道德準則。
  • 觀我觀生:觀察自己,觀察生活。
  • 莫漫陳:不要隨意陳述。
  • 爲名爲姓:指追求名聲和姓氏的榮耀。
  • 全真:完全真實。
  • 海內:指國內,天下。
  • 三士:三位士人,具體指哪三位士人不詳。
  • :感到羞愧。
  • 山中少一人:指在山中隱居的人少了一個,可能指自己未能完全隱居。
  • 少許:一點兒。
  • 驅馳:奔波,忙碌。
  • 夙志:早年的志向。
  • 老猶崛強:老了仍然倔強。
  • 餘身:餘生,剩下的生命。
  • 心跡:內心的想法和行爲。
  • 漁樵:指漁夫和樵夫,常用來比喻隱居生活。
  • 隱淪:隱居沉淪,指隱居生活。

翻譯

在人日這一天,我自稱爲三士道人。 觀察自己和觀察生活,不要隨意陳述, 追求名聲和姓氏的榮耀,怎能完全真實? 自從國內稱我爲三士之一,我常感羞愧,因爲山中隱居的人少了一個。 一點兒奔波忙碌,讓我思考早年的志向, 老了仍然倔強,詢問餘生。 我所追求的內心想法和行爲,沒有其他干擾, 何必一定要像漁夫和樵夫那樣隱居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身份和生活的思考。作者自稱爲「三士道人」,但內心卻感到羞愧,因爲自己並未完全隱居山中,與理想中的隱士生活有所差距。詩中,「觀我觀生」體現了作者對自我和生活的深刻觀察,而「爲名爲姓豈全真」則反映了對名聲和姓氏榮耀的質疑。最後,作者表達了對內心真實追求的堅持,認爲不必非得過漁樵般的隱居生活,只要心跡無擾,便是真正的隱士。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隱士生活的獨特理解和追求。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