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龍遊登陸至衢州道中

舍棹登途秋逾仲,水意灘聲勞遠送。 晨起西風拂輿迎,野望霜紅逐林生。 出水芙蓉初夭窈,開風鬆籟鳴孤杳。 到處層巒向人親,苦恨歷歷記不真。 迤邐東來若相逐,浮峯或斷雲能續。 行行惟見與茲深,朝暮誰從覓山心。 欲倩微詞通繾綣,識面無緣重偃蹇。 徒將此意寄三秋,三秋問我謂何求。 征夫何求莫遑息,翻似心憂日行國。 長途祇嘆往來艱,我家山水久幽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舍棹 (shě zhào):放棄划船。
  • 逾仲 (yú zhòng):超過仲秋,即深秋。
  • 輿迎 (yú yíng):以車迎接。
  • 霜紅 (shuāng hóng):指秋天的紅葉。
  • 夭窈 (yāo yǎo):形容植物初長成時的柔美。
  • 鬆籟 (sōng lài):松樹的風聲。
  • 孤杳 (gū yǎo):孤寂遙遠。
  • 迤邐 (yǐ lǐ):曲折連綿。
  • 浮峯 (fú fēng):漂浮的山峯,形容山峯在雲霧中若隱若現。
  • 偃蹇 (yǎn jiǎn):困頓,不順利。
  • 繾綣 (qiǎn quǎn):形容情意深厚,纏綿不斷。
  • 遑息 (huáng xī):閒暇休息。
  • 行國 (xíng guó):行走的國家,指旅途。

翻譯

放棄划船,登上陸地,已是深秋,水流和灘聲似乎在遠處送行。清晨起來,西風吹拂着車輛迎接,野外的霜紅樹葉在林間生長。初生的芙蓉花嬌美動人,松樹的風聲在孤寂中鳴響。每一座層巒疊嶂都顯得親切,卻苦於難以清晰記住。曲折連綿向東行來,彷彿山峯在追逐,有時山峯中斷,雲霧卻能連接。行走中只見景色愈發深邃,朝夕之間,誰能尋覓到山的心意。想要用微妙的言辭表達深情,卻因無緣相見而感到困頓。只能將這份心意寄託於三秋之中,三秋問我有何所求。征途上的人有何所求,卻無暇休息,反而像是心中憂慮着日復一日的旅途。長途跋涉只嘆息往來艱難,我家山水已久幽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從龍遊到衢州道中的旅途景象,通過自然景色的變化表達了旅途中的孤獨與思鄉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水意灘聲」、「霜紅逐林生」、「鬆籟鳴孤杳」,以及「浮峯或斷雲能續」等,生動地勾勒出一幅秋日旅途的畫卷。同時,詩人的內心感受也通過「苦恨歷歷記不真」、「識面無緣重偃蹇」等句得以深刻表達,展現了旅途中的無奈與對家鄉山水的懷念。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旅途抒懷之作。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