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渡河車中即事以新舊見聞作古今願懷詩八首其五
王制宜人不厭奇,諸臣陳力已心馳。
簿書期滿觀中祕,弼教功成望百揆。
錢穀兵刑非相事,股肱耳目有新司。
即今師濟盈中外,可許登庸答帝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王制:帝王的制度。
- 宜人:適宜於人。
- 簿書:文書工作。
- 中祕:中央機密。
- 弼教:輔佐教化。
- 百揆:古代官名,相當於宰相。
- 錢穀:財政和糧食。
- 兵刑:軍事和刑法。
- 股肱:比喻重要的輔佐人員。
- 耳目:指監察和情報機構。
- 師濟:軍隊和渡河。
- 登庸:選拔任用。
- 帝諮:皇帝的詢問或命令。
翻譯
帝王的制度適宜於人,不厭其奇,諸位臣子都在盡力表達自己的心意。文書工作期滿後,可以觀察中央的機密,輔佐教化的功成後,期望能擔任百揆這樣的高位。財政、糧食、軍事和刑法並非宰相的職責,但重要的輔佐人員和監察情報機構有新的職責。如今軍隊和渡河的事務充滿中外,可以選拔任用以回答皇帝的詢問。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明代朝廷的政治生態和官員的職責分工。詩人通過對「王制」、「簿書」、「弼教」等詞語的運用,展現了朝廷的制度和官員的職責,同時表達了對國家政治的關心和對官員選拔的期待。詩中「錢穀兵刑非相事」一句,明確指出了宰相的職責並非這些具體事務,而是更宏觀的輔佐教化,體現了對政治職責的深刻理解。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政治的深刻洞察和對官員職責的明確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