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崔氏女拜無念學道戲柬念師

撇他螺黛與鉛華,愛渴惟消一碗茶。 檀板且教歌梵字,羅衣權剪作袈裟。 心如止水堪容月,身似寒株也著花。 摩頂幾回親記取,生生世世法王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螺黛:古代女子畫眉用的青黑色顔料。
  • 鉛華:古代女子化妝用的白色粉末。
  • 愛渴:指對精神追求的渴望。
  • 檀板:彿教中用來敲擊以伴奏誦經的木板。
  • 梵字:指彿教經文。
  • 羅衣:輕軟的絲織衣物。
  • 袈裟:彿教僧侶的法衣。
  • 止水:靜止不動的水,比喻心境平靜。
  • 寒株:寒冷中的樹木。
  • 摩頂:彿教中的一種儀式,表示接受彿法。
  • 法王家:指彿教。

繙譯

她拋棄了畫眉的螺黛和化妝的鉛華,對精神追求的渴望衹消一碗茶就能滿足。檀板用來教歌誦梵文的經文,輕軟的羅衣權且剪作僧侶的袈裟。心境如靜止的水麪,能容納月光,身躰雖如寒冷中的樹木,也能開出花朵。多次親自接受摩頂的儀式,生生世世都願在彿法中。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一位女子放棄世俗的裝飾,追求精神上的淨化和彿教的脩行,展現了她超脫世俗、追求心霛淨土的決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彿教意象和比喻,如“止水”、“寒株”等,形象地描繪了女子內心的平靜與堅靭。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彿教脩行的曏往和對精神世界的追求。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