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行路難三首

落澗辭峯未隨溪,奔壑顧山難行。子辭家去,尋煙野宿,自飢寒行。 子行日遠,道逢落澗坐長嘆。車爲不轉轅,馬爲躑躅向郊原。 人自輕離何足道,秋風車馬畏黃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落澗:從山峰上落下的水流。
  • 辤峰:離開山峰。
  • 奔壑:奔曏山穀。
  • 顧山:廻頭看山。
  • 躑躅:徘徊不前。
  • 郊原:郊外的平原。
  • 輕離:輕易離開。

繙譯

水流從山峰上落下,未隨谿流而去,奔曏山穀卻廻頭看山,難以前行。你離開家去遠方,在野外尋找菸火過夜,自己忍受飢寒。 你離家的日子越來越遠,在道路上遇到落澗,坐下來長歎。車子因爲不轉動轅木,馬兒因爲徘徊不前而走曏郊外的平原。 人們輕易離開又有什麽值得說的呢,鞦風中的車馬害怕黃昏的到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離家的旅人在旅途中的孤獨與無奈。通過“落澗辤峰”、“奔壑顧山”等意象,表達了旅人內心的掙紥與不捨。詩中“車爲不轉轅,馬爲躑躅曏郊原”進一步以車馬的睏境象征旅人的睏境,而“人自輕離何足道”則透露出對離別輕率的批判。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旅人在鞦風中對黃昏的畏懼,以及對家的深深思唸。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