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六日舟中憶去年此日與大兄都城歸義寺別泫然念及大姑自雲明歲二三月當還出籠不遠因大笑而別今大姑與兄俱

別時猶記帶餘詼,夾轂風生滿面灰。 屈指來年一二月,大姑含笑長孫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夾轂(jiā gū):指馬車兩側的輪子。
  • 屈指:用手指計算時間,表示時間短暫或即將到來。
  • 大姑:對父親的姐姐的稱呼,這裡指作者的姑母。
  • 長孫:指作者自己,因爲他是家中的長子。

繙譯

還記得分別時,我們帶著些許幽默,馬車兩側的風吹得滿麪塵灰。 屈指算來,明年的一二月,大姑將會帶著笑容迎接我這長孫的到來。

賞析

這首作品廻憶了作者與兄長在歸義寺分別的情景,以及對未來相聚的期待。詩中“夾轂風生滿麪灰”生動描繪了旅途的艱辛,而“大姑含笑長孫來”則充滿了對未來重逢的溫馨期待。然而,詩末的“今大姑與兄俱逝矣哀哉”卻突然轉折,揭示了現實的殘酷,大姑與兄長均已去世,使原本的期待變成了深深的哀思,情感的轉變令人動容。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