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延之五君詠不列山王予謂鑽李子可黜也人倫之鑑何玷酒聖哉詩以補之

山公日啓事,未廢酣嘯時。 流品分清濁,以酒聖賢之。 飲醇俱閉口,通識若分眉。 瀟瀟竹林子,物外表深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山公:指山濤,西晉時期的名士,竹林七賢之一。
  • 啓事:指山濤在官場上的推薦人才的行爲。
  • 酣嘯:暢飲高歌。
  • 流品:品評人物。
  • 清濁:比喻人的品質高下。
  • 酒聖:指善於飲酒且能從中領悟人生哲理的人。
  • 飲醇:指飲酒。
  • 閉口:沉默不言。
  • 通識:廣博的知識。
  • 分眉:比喻明顯的區別。
  • 竹林子:指竹林七賢,這裏特指山濤。
  • 物外:世俗之外。
  • 表深知:表面上看似深知,實則未必。

翻譯

山濤每日都在官場上推薦人才,但他並未因此放棄暢飲高歌的時刻。他品評人物,分清其品質的高下,認爲酒中也能看出聖賢之人的特質。當大家都在飲酒時,都沉默不語,彷彿廣博的知識和見解如同眉目之間的明顯區別。竹林七賢中的山濤,表面上看似深知世俗之外的道理。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山濤的描繪,展現了其既能在官場上有所作爲,又不失名士風範的形象。詩中「流品分清濁,以酒聖賢之」一句,巧妙地將酒與聖賢相聯繫,表達了作者對山濤品評人物能力的讚賞。同時,通過「飲醇俱閉口,通識若分眉」的描寫,反映了當時社會對知識分子的期待與評判標準。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山濤的敬仰,也體現了作者對時代風氣的深刻洞察。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