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八立冬作秋懷詩三首

離離碧澗鬆,鬱郁幽巖草。 深玄依化跡,精氣微相保。 輕霜動曉華,獨愛秋光好。 嗟茲浮墜葉,幾向狂飆掃。 徒分枝幹餘,不見根株老。 造物者何心,春榮而冬稿。 春亦不任恩,冬亦不任懊。 歲寒然後知,當時何足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離離:茂盛的樣子。
  • 鬱郁:茂密的樣子。
  • 深玄:深奧玄妙。
  • 化跡:自然的變化跡象。
  • 精氣:生命的活力。
  • 微相保:微妙地保持。
  • 曉華:清晨的花朵。
  • 狂飆:猛烈的風。
  • 根株:樹根。
  • 造物者:指自然或天意。
  • 春榮:春天繁榮。
  • 冬稿:冬天凋零。
  • 任恩:承受恩惠。
  • 任懊:承受煩惱。
  • 歲寒:嚴寒的冬天。

翻譯

茂盛的松樹在碧澗旁,幽深的岩石上草木茂密。 這些深奧玄妙的變化跡象,生命的活力微妙地保持。 清晨的霜花點綴着花朵,我獨愛這秋光的美好。 唉,這些飄落的葉子,多少次被狂風掃過。 它們只是分走了樹幹的餘蔭,卻不見樹根的老去。 造物者的心思何在,春天讓萬物繁榮,冬天又讓它們凋零。 春天也不盡是恩惠,冬天也不盡是煩惱。 只有在嚴寒的冬天,我們才知道,當時的繁榮何足掛齒。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生命變化和自然規律的深刻感悟。詩中,「離離」、「鬱郁」等詞描繪了自然景色的生機勃勃,而「深玄依化跡」則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奧祕的探求。後文通過對季節更迭的描寫,抒發了對生命無常的感慨,以及對真正價值的認識——只有在經歷了嚴酷的考驗後,才能明白生命的真正意義。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與思考。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