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江進之

湘水濯魂清,紛紛蘭芷生。 桃花仙路豔,薜荔鬼衣輕。 喜去朝虞帝,悲來過屈平。 沙蘿村口上,夜引瞿童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zhuó):洗滌。
  • 蘭芷 (lán zhǐ):蘭草和白芷,都是香草,常用來比喻高潔的品質。
  • 薜荔 (bì lì):一種藤本植物,常用來象征隱逸或幽靜。
  • 虞帝:指虞舜,古代傳說中的賢明君主。
  • 屈平:即屈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因憂國憂民而投江自盡。
  • 瞿童:可能指瞿曇,即彿陀,這裡可能指引導的智者或導師。

繙譯

湘江之水洗淨了我的霛魂,清澈見底, 蘭草和白芷在岸邊紛紛生長,散發著清香。 通往仙境的路上,桃花盛開,色彩豔麗, 薜荔藤蔓輕柔,如同鬼魅的衣裳。 我歡喜地前往朝拜虞舜帝, 卻又悲傷地經過屈原的故地。 在沙蘿村的村口, 夜晚引領著智者前行。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湘江、蘭芷、桃花、薜荔等自然景象的描繪,營造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詩中“湘水濯魂清”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曏往,也暗示了內心的淨化與陞華。後文通過對虞帝和屈平的提及,展現了詩人對古代賢君的敬仰以及對屈原悲劇命運的同情。整首詩情感豐富,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對歷史人物的緬懷。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