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對自嘆

逶迤春日落餘暉,雲各還山鳥倦飛。 感物方知回首得,觀生幾許素心違。 草玄執戟真堪哂,輕舉悲時孰與歸。 祇有藏聲隨海上,時從鷗客可忘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逶迤(wēi yí):曲折綿延的樣子。
  • 餘暉(yú huī):夕陽的餘光。
  • 感物:因外界事物而引發感慨。
  • 觀生:觀察生活,體驗人生。
  • 素心違:違背了純潔的心意。
  • 草玄:指草書,這裏可能指書法或文學創作。
  • 執戟:手持長戟,古代武士的象徵,這裏可能指武士或武職。
  • 堪哂(kān shěn):值得嘲笑。
  • 輕舉:輕率的行爲。
  • 悲時:對時世的悲哀。
  • 孰與歸:與誰一同歸去。
  • 藏聲:隱藏聲音,不露聲色。
  • 鷗客:指隱居的人,與海鷗爲伴。
  • 忘機:忘卻世俗的機巧,指超然物外。

翻譯

曲折綿延的春日漸漸落下餘暉,雲朵各自歸山,鳥兒也倦飛。 感受到外界的事物,才知回首往事,觀察生活,幾多純潔的心意已違背。 草書的創作或武士的身份,真值得嘲笑,輕率的行爲,對時世的悲哀,與誰一同歸去呢? 只有隱藏聲音,隨海浪漂流,時常與隱居的海鷗爲伴,可以忘卻世俗的機巧。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日傍晚的景象,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抒發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慨和對時世的悲哀。詩中,「逶迤春日落餘暉」一句,既描繪了春日傍晚的景色,又隱喻了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後文通過對「感物」、「觀生」的反思,表達了詩人對純潔心意喪失的遺憾。最後,詩人以「藏聲隨海上,時從鷗客可忘機」作結,表達了一種超然物外、隱居自適的生活態度,體現了詩人對世俗的疏離和對自然的嚮往。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