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雨崇國寺三日紀事
溼雲漲山雨不止,一酣三日葡萄底。
天公困雨如困酲,醉人渴飲似渴水。
東市典書西典幾,團糟堆曲作城壘。
明知無雨亦不行,權將雨作題目爾。
僕伕安眠馬束尾,大甕小甕來日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酣 (hān):沉醉,盡情。
- 葡萄底:比喻雨天,如同葡萄汁般濃稠。
- 困酲 (kùn chéng):醉酒後的睏倦。
- 渴水:口渴想喝水。
- 典:抵押,典當。
- 幾:小桌子。
- 團糟堆曲:雜亂無章的東西。
- 城壘:城牆和堡壘。
- 題目:藉口,理由。
- 僕伕:僕人。
- 束尾:馬尾被束縛,形容馬不能自由行走。
- 大甕小甕:大大小小的容器,這裏指用來裝酒的器具。
翻譯
溼漉漉的雲層覆蓋着山頭,雨水連綿不絕,就像沉醉在葡萄汁中三天三夜。天公似乎被雨水困擾得如同醉酒後的睏倦,而醉漢則像口渴的人渴望飲水一樣渴望雨水停止。在東市典當了書籍,在西市典當了小桌子,雜亂無章的東西堆積如城牆堡壘。明明知道即使不下雨也不會離開,卻還是把雨當作藉口。僕人安然入睡,馬的尾巴被束縛,大大小小的酒甕準備在第二天使用。
賞析
這首作品以雨天爲背景,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在崇國寺避雨三日的情景。詩中「溼雲漲山雨不止」描繪了雨勢的連綿,而「一酣三日葡萄底」則巧妙地將雨天比作沉醉在葡萄汁中,形象生動。後文通過對比天公與醉漢的狀態,以及典當物品和雜亂堆積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雨天的無奈和對日常生活的調侃。整首詩語言幽默,意境獨特,展現了袁宏道獨特的詩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