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路

粵地燕天入思迷,遂令行與住皆疑。 時懷靡及遲周道,夜夢頻驚促曉騎。 南北況逢羊屢失,去來惟見鳥爭窺。 一身岐路今遑恤,四海迷津那可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粵地燕天:指廣東地區和北方。
  • 靡及:不及,達不到。
  • 周道:周朝的道路,這裏比喻正確的道路或方向。
  • 曉騎:清晨騎馬趕路。
  • 羊屢失:比喻常常失去方向或目標。
  • 爭窺:爭相窺視,這裏形容鳥兒好奇地觀察。
  • 遑恤:無暇顧及。
  • 迷津:迷失方向的渡口,比喻困境或迷茫的狀態。

翻譯

廣東到北方的旅途讓我思緒迷離,使得我行走和停留都感到疑惑。 心中總是擔心達不到正確的道路,夜晚頻繁夢見自己急忙騎馬趕路。 何況在南北之間常常迷失方向,離去和歸來時只見鳥兒好奇地觀察。 如今我無暇顧及個人的迷茫,四海之內迷失方向又怎能知曉。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的迷茫與困惑。通過「粵地燕天」、「羊屢失」、「迷津」等意象,生動地描繪了詩人在地理和心理上的雙重迷失。詩中「夜夢頻驚促曉騎」一句,既展現了詩人的焦慮,也暗示了他對前路的迫切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人在面對未知和困境時的無助與迷茫。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