祫祭陪祀四首

首闢華夷出會清,重貽鎬雒配於京。 開天遠駕千王德,繼序新昭二祖名。 指掌猶求烝禘說,聞聲兼得武韶情。 小臣夙夜思公在,爲賦時周葉大明。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祫祭:古代天子諸侯所舉行的一種大祭。
  • 陪祀:陪同祭祀。
  • 華夷:華夏與夷狄,泛指中國與外國。
  • 鎬雒:指鎬京(西周國都)和雒邑(東周國都),這裏泛指古代都城。
  • 開天:開創新時代。
  • 遠駕:遠行,這裏指遠大的志向或行動。
  • 千王德:指衆多君王的德行。
  • 繼序:繼承前人的事業。
  • 新昭:新的顯赫。
  • 二祖名:指兩位祖先的名聲。
  • 烝禘:古代祭祀名,烝爲冬祭,禘爲夏祭。
  • 武韶:指武王和韶樂,武王是周朝的開國君主,韶樂是古代的一種音樂。
  • 小臣:謙稱,指自己。
  • 夙夜:早晚,指從早到晚。
  • 時周:指當時的周朝。
  • 葉大明:指協和光大,葉(xié),協和;大明,光大。

翻譯

首次開闢華夷之地,清明時節舉行大祭,重訪鎬京和雒邑,以配得上京城的盛況。 開啓新時代,遠大的志向承載着衆多君王的德行,繼承前人的事業,新的顯赫彰顯了兩位祖先的名聲。 雖然只是指掌之間的事,但仍追求烝禘之祭的解說,聽到聲音便能感受到武王和韶樂的情感。 我這個小臣從早到晚思念着公共的事業,爲了當時的周朝能夠協和光大,我賦詩以表達我的心情。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古代祭祀和先祖的敬仰之情,同時也展現了對新時代的期望和對公共事業的關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歷史典故和祭祀儀式,體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對比古今,詩人表達了對國家未來的美好願景和對先祖功績的緬懷,展現了一種崇高的歷史責任感。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