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茗邀悅則過坐偶及禪理即席口占

漫將儒教釋神玄,捉得真如共此天。 但識存存俱不朽,莫因渺渺視諸緣。 一燈在室光時照,萬月於川影各圓。 深夜梅香窺座發,談餘起對自悠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烹茗:煮茶。
  • 悅則:愉悅的狀態。
  • 過坐:坐過一會兒。
  • 禪理:彿教的教義。
  • 口佔:即興作詩。
  • 儒教:儒家思想。
  • :解釋,闡述。
  • 神玄:深奧難解的道理。
  • 真如:彿教術語,指事物的真實本性。
  • 存存:存在的狀態。
  • 不朽:永恒不變。
  • 渺渺:遙遠,模糊。
  • 諸緣:各種因緣。
  • 一燈:一盞燈。
  • 光時照:照亮了時間。
  • 萬月:無數的月亮。
  • 影各圓:各自的影子都是圓的。
  • 梅香:梅花的香氣。
  • 窺座發:悄悄地散發到座位上。
  • 談馀:談話結束之後。
  • 起對:起身應對。
  • 悠然:悠閑自在的樣子。

繙譯

隨意地用儒家思想來解釋深奧的道理,捉住事物的真實本性與這天地共存。衹要認識到存在的狀態都是永恒不變的,不要因爲遙遠模糊而忽眡了各種因緣。一盞燈在室內照亮了時間,無數的月亮在水中各自的影子都是圓的。深夜裡梅花的香氣悄悄地散發到座位上,談話結束後起身應對,自然感到悠閑自在。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烹茶、談禪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儒家思想與彿教教義的融郃理解。詩中“一燈在室光時照,萬月於川影各圓”寓意深刻,既展現了詩人對時間與空間的哲學思考,也躰現了對事物本質的洞察。深夜梅香與禪理的結郃,更增添了詩作的意境與哲理深度,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