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齋獨對閱張曲江集追和感遇詩八作

風度曲江流,文心潮海見。 千里共東粵,猶自稱鄉縣。 步公白玉堂,豈爲清華羨。 長吟感遇篇,已覺秋思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風度:指人的舉止、氣度。
  • 曲江:地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古時爲宴遊之地。
  • 文心:指文學創作的思路和情感。
  • 潮海:指潮水,這裏比喻文思如潮水般洶涌。
  • 東粵:指廣東東部,即今廣東省一帶。
  • 鄉縣:家鄉。
  • 白玉堂:指高雅的居所或官邸。
  • 清華:指清雅華貴,也指清貴的官職。
  • 感遇:感慨遭遇,這裏指張九齡的《感遇詩》。
  • 秋思:秋天的思緒或情感。

翻譯

風度如曲江之水般悠揚,文思如潮水般洶涌可見。 雖相隔千里,同屬東粵之地,仍自稱是故鄉之人。 步入公卿的白玉堂,豈是爲了羨慕清貴的官職。 長吟張九齡的《感遇詩》,已感到秋天的思緒變化。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曲江的風度和潮海的文心,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情和對文學的熱愛。詩中「風度曲江流,文心潮海見」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激盪與廣闊,而「千里共東粵,猶自稱鄉縣」則凸顯了詩人對故鄉的眷戀。後兩句「步公白玉堂,豈爲清華羨。長吟感遇篇,已覺秋思變」則表達了詩人對清貴官職的不屑,以及對張九齡《感遇詩》的深刻感悟,體現了詩人高潔的情操和深邃的文學情懷。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