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安邊
漢武開西南,宋高棄東北。
或以強釁邊,或以弱醜國。
合商今古籌,無如屯守得。
三時壁野清,千里燧燐織。
耕戰不相違,兵農各自食。
近遠輸粟行,休暇治軍實。
但令士卒心,嘗如胡馬逼。
虜伏無可窺,虜進安可弋。
或明師帥權,或盡守土職。
犁掃非無術,未貴殺傷克。
天子不自將,小丑亦亡匿。
安攘信何奇,朝閫共心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擬安邊:設想如何安定邊疆。
- 漢武:指漢武帝,他曾開疆拓土,包括西南地區。
- 宋高:指宋高宗,他在位時放棄了東北地區。
- 強釁邊:以強大的力量挑釁邊境。
- 弱醜國:因國力弱小而被外敵羞辱。
- 合商:共同商議。
- 屯守得:通過屯兵防守來取得勝利。
- 三時:指春、夏、秋三個季節。
- 壁野清:邊疆地區保持清潔,無戰事。
- 燧燐織:燧石和磷火,比喻邊境的烽火連綿。
- 兵農:士兵和農民。
- 輸粟行:運輸糧食。
- 治軍實:整頓軍備。
- 胡馬逼:比喻外敵的威脅。
- 虜伏:敵人潛伏。
- 虜進:敵人進攻。
- 弋:射獵,這裏指攻擊。
- 師帥權:軍隊的指揮權。
- 守土職:保衛國土的職責。
- 犁掃:比喻徹底清除。
- 殺傷克:通過殺傷敵人來取得勝利。
- 自將:親自指揮。
- 小丑:指小規模的敵人。
- 亡匿:逃亡隱藏。
- 安攘:安定和驅逐。
- 朝閫:朝廷的門戶,指朝廷。
翻譯
設想如何安定邊疆,漢武帝曾開拓西南,而宋高宗卻放棄了東北。有的國家因強大而挑釁邊境,有的則因弱小而被外敵羞辱。共同商議古今的策略,最好的辦法是通過屯兵防守來取得勝利。春、夏、秋三個季節邊疆保持清潔,無戰事,千里邊境烽火連綿。士兵和農民各自自給自足,耕戰不相互干擾。近遠運輸糧食,休整時整頓軍備。只要士兵心中時刻警惕外敵的威脅,敵人潛伏時無法窺探,敵人進攻時也能安全應對。有時明確軍隊的指揮權,有時盡到保衛國土的職責。徹底清除敵人並非沒有辦法,但不應只依賴殺傷敵人來取得勝利。天子不親自指揮,小規模的敵人也會逃亡隱藏。安定和驅逐敵人確實沒有什麼奇特之處,關鍵在於朝廷和邊疆共同心力。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漢武帝和宋高宗對待邊疆的不同態度的對比,強調了屯兵防守的重要性。詩中提出了耕戰結合、兵農自給的策略,強調了士兵的警惕性和軍隊的指揮權。同時,也指出了不應過分依賴殺傷敵人來取得勝利,而應注重整體的戰略佈局和朝廷與邊疆的協同合作。整首詩體現了作者對於邊疆安定和軍事策略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