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雅詩二十首許由

孟軻有真傳,守待明孤位。 董舒溯其流,卿雄安可貳。 百世起聞風,千年韓子嗣。 道必原諸天,剛乃見其至。 焚骨八千塗,立言三古事。 如海日留聲,刺潮焉足避。 溪山久屬韓,大小予能識。 人存公亦存,公存文不墜。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孟軻:即孟子,名軻,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
  • 董舒:應爲董仲舒,西漢著名儒家學者,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 卿雄:指當時的權貴或英雄人物。
  • 韓子:指韓愈,唐代文學家、思想家。
  • 焚骨八千塗:形容韓愈的著作廣泛流傳,影響深遠。
  • 刺潮:指韓愈因反對佛教而被貶潮州。
  • 溪山:指韓愈的故鄉或其影響所及之地。

翻譯

孟子有真正的傳承,堅守並期待着明晰的孤獨地位。董仲舒追溯這一流派,當時的權貴英雄又怎能與之相抗衡。百世之後,人們因聞其風而起,千年之後,韓愈繼承了這一傳統。道義必須源自天理,剛強乃是至高的表現。韓愈的著作廣泛流傳,影響深遠,他的言論關乎三古之事。如同海上的太陽留下聲音,他因反對佛教而被貶潮州,又怎能躲避這一命運。溪山長久屬於韓愈,大小事務我都能識別。只要人存在,韓愈的精神就存在,只要韓愈存在,他的文學就不會衰落。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孟子、董仲舒、韓愈等儒家代表人物的讚頌,表達了作者對儒家道統的堅守與傳承的敬仰。詩中,「孟軻有真傳」一句,即表明了孟子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而「董舒溯其流」則進一步強調了董仲舒對儒家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後文提及韓愈,以其剛強的性格和深遠的文學影響,象徵了儒家精神的永恆不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儒家文化的厚重與傳承的連續性。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