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雅詩二十首許由
陜州隱士野,杭州隱士逋。
野人不求達,逋客不榮趨。
野居傍東郊,逋藪結西湖。
精苦詩常有,封禪書本無。
野人召不起,野居天子圖。
逋客聞其名,逋藪山不孤。
同時稱二隱,百世起諸懦。
如何種左諫,東西日在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陜州:古地名,今河南省三門峽市一帶。
- 野人:指隱士,這裏特指許由。
- 逋客:指逃避世俗的人,這裏特指林逋。
- 封禪書: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文書。
- 召不起:指被召而不應召,即拒絕出仕。
- 逋藪:指隱居的地方。
- 種左諫:指种放,北宋時期的隱士,曾被召爲諫官,但未就職。
翻譯
在陜州有一位隱士許由,而在杭州則有隱士林逋。 許由不求顯達,林逋也不追求榮華。 許由隱居在東郊,林逋則在西湖邊結廬。 他們精於詩文,卻從未寫過封禪書。 許由被召而不應召,他的隱居生活被天子所圖。 林逋雖隱居,但他的名聲使山林不孤。 同時代稱他們爲二隱,百世之後仍激勵着懦弱者。 爲何種放被任命爲諫官,卻仍在東西方奔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許由和林逋兩位隱士的描述,展現了他們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態度。詩中「野人不求達,逋客不榮趨」直接表達了他們不求名利的高潔情操。通過對比兩位隱士的生活環境和態度,詩人讚美了他們的隱逸生活,並以此激勵後人。結尾的「如何種左諫,東西日在塗」則是對种放的疑問,暗示了即使被賦予官職,真正的隱士也不會改變其本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隱士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