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及六國

禮樂征伐諸侯出,流極終成無道天。 尊攘雖聞齊小白,虛名大抵自東遷。 召陵不問荊淫號,葵丘五禁亦徒然。 威烈始成三叛國,洋洋東海遂爲田。 取千取百誰中止,相帝相王孰後先。 山東弛約南風弱,泗上羣飛函谷煙。 須臾已見六王畢,接瞬安知嬴呂旋。 振古乾坤方一變,德功皇帝豈其然。 八字從茲爲郡邑,名封自此絕蟬聯。 赭山燔石威彌熾,滅古坑儒禍日延。 博浪一椎兇未戢,涼車一石臭初傳。 當時倘就燕丹策,祖龍何必俟今年。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流極:指極端、極點。
  • 尊攘:尊重和排斥,指尊重周天子而排斥其他諸侯。
  • 召陵:地名,指春秋時期楚國的召陵。
  • 葵丘:地名,指春秋時期齊國的葵丘。
  • 威烈:指威嚴和烈性。
  • 三叛國:指春秋時期的三個叛亂國家。
  • 洋洋:廣闊無垠的樣子。
  • 相帝相王:指相互稱帝稱王。
  • 山東:指華山以東的地區。
  • 南風弱:指南方的勢力衰弱。
  • 泗上:地名,指泗水流域。
  • 六王畢:指六國滅亡。
  • 嬴呂旋:指秦朝的嬴政和呂不韋。
  • 赭山燔石:指秦始皇焚書坑儒。
  • 博浪一椎:指秦始皇的暴政。
  • 燕丹策:指燕太子丹的策略。
  • 祖龍:指秦始皇。

翻譯

禮樂征伐本是諸侯所爲,但最終卻導致了無道的天下。雖然齊桓公小白時期有尊重周天子的名聲,但實際上這種虛名也是從東遷開始的。召陵對楚國的囂張不聞不問,葵丘的五項禁令也只是徒勞。威嚴和烈性開始在三個叛亂國家中顯現,廣闊的東海也成爲了田地。取千取百的行爲誰能夠中止,相互稱帝稱王誰又能分出先後。山東的盟約已經鬆弛,南方的勢力也衰弱了,泗水流域的羣雄也如煙消散。轉眼間六國已經滅亡,秦朝的嬴政和呂不韋又怎能長久。自古以來乾坤已經發生了鉅變,德功皇帝的說法難道是真的嗎。從此以後,郡邑的名稱開始出現,名封的制度也從此斷絕。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暴政愈發熾烈,滅古坑儒的禍患也日益蔓延。博浪一椎的暴政尚未平息,涼車一石的惡臭已經開始傳播。當時如果採納了燕太子丹的策略,秦始皇又何必等到今年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事件的回顧,表達了對那個時代禮崩樂壞、諸侯爭霸的深刻反思。詩中運用了許多歷史典故和地名,展現了那個時代的混亂和動盪。同時,通過對秦始皇暴政的描寫,表達了對那個時代暴政的強烈譴責。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和對現實的深刻反思。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