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行臺邑宰陳前峯宴飲述謝

巖畔清風散曉涼,雨晴秋藹滿衣裳。 琴樽此日逢知己,航葦明朝是故鄉。 遠水迸流歸粵海,片雲隨雁度瀟湘。 客懷不盡宜陽月,剩貸花前一醉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巖畔(yán pàn):巖石的旁邊。
  • 清風:涼爽的風。
  • :消散,散去。
  • 曉涼:清晨的涼意。
  • 雨晴:雨後天晴。
  • 鞦藹(qiū ǎi):鞦天的霧氣。
  • 琴樽(qín zūn):琴與酒,泛指宴樂。
  • 航葦(háng wěi):指小船,比喻旅途。
  • 明朝(míng zhāo):明天早晨。
  • 遠水:遙遠的水域。
  • 迸流(bèng liú):急速流動。
  • 粵海(yuè hǎi):指廣東一帶的海域。
  • 片雲:孤雲,一片雲。
  • 隨雁:隨著雁群。
  • 瀟湘(xiāo xiāng):指湖南的瀟水和湘水,也泛指湖南地區。
  • 客懷:旅人的心情。
  • 宜陽:地名,今河南省宜陽縣。
  • 賸貸(shèng dài):賸餘,多指酒。
  • 花前:花下。
  • 一醉狂:痛飲至醉,盡情放縱。

繙譯

巖石旁涼爽的風散去了清晨的涼意,雨後天晴,鞦天的霧氣彌漫在衣裳上。 今日在此琴酒相逢知己,明早乘船便是歸鄕的路。 遠方的水流急速流曏廣東的海域,孤雲隨著雁群飛過湖南。 旅人的心情難以言盡,宜陽的月光下,衹願在花前痛飲至醉,盡情放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宜章行台邑宰陳前峰的宴會上,感受到的鞦日清晨的涼爽與宴樂的愉悅。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如“巖畔清風”、“雨晴鞦藹”,以及對旅途和歸鄕的期待,如“航葦明朝是故鄕”,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訢賞和對歸鄕的渴望。末句“客懷不盡宜陽月,賸貸花前一醉狂”則抒發了詩人對旅途的感慨和對酒的熱愛,展現了詩人豪放不羈的性格。

區元晉

區元晉,字惟康。新會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舉人。官雲南鎮南知州,晉福建興化府同知。著有《見泉集》。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四等有傳。區元晉詩,以附於明萬曆四十四年刻區越撰《鄉賢區西屏集》之《區奉政遺稿》爲底本,參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區西屏見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區見泉公遺集》。 ► 4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