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之水四章

蘆之水,不容舠。 炎夏仲月,火雲熇熇。 我行無期,僕伕告勞。 雖勞矣,我心則敖。 蘆之水,不容葦。 炎夏仲月,火雲旆旆。 我行無極,僕伕告瘁。 雖瘁矣,我心則惠。 奉命徂徵,適彼王郊。 王郊無毛,室家嗷嗷。 僕伕之勞,猶可敖也。 室家嗷嗷,不可敖也。 奉命徂徵,適彼王遂。 王遂如燬,飢人如蝟。 僕伕之瘁,猶可惠也。 飢人如蝟,不可惠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dāo):小船。
  • 熇熇(hè hè):形容火勢旺盛。
  • :通“傲”,驕傲,自豪。
  • :蘆葦,這裡指小船。
  • 旆旆(pèi pèi):旗幟飄敭的樣子。
  • 無極:沒有盡頭。
  • (cuì):疲憊。
  • :仁愛,這裡指同情。
  • 徂征:出征。
  • 王郊:王城的郊外。
  • 無毛:形容土地貧瘠。
  • 嗷嗷(áo áo):哀鳴聲,形容人們飢餓的樣子。
  • 王遂:王城的邊緣。
  • 如燬(huǐ):形容情況危急。
  • 如蝟:像刺蝟一樣聚集。

繙譯

蘆之水,小船難以通行。 在炎熱的仲夏,火雲燃燒得旺盛。 我行無定期,僕人告訴我他們累了。 雖然他們累了,但我心中感到自豪。

蘆之水,連蘆葦都難以浮起。 在炎熱的仲夏,火雲飄敭。 我行無止境,僕人告訴我他們疲憊了。 雖然他們疲憊了,但我心中感到同情。

奉命出征,前往王城的郊外。 王城的郊外土地貧瘠,家家戶戶都在哀鳴。 僕人的勞累,我還可以自豪。 但家家戶戶的哀鳴,我無法自豪。

奉命出征,前往王城的邊緣。 王城的邊緣情況危急,飢餓的人們像刺蝟一樣聚集。 僕人的疲憊,我還可以同情。 但飢餓的人們,我無法同情。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炎夏中行軍的艱辛和人民的苦難,展現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掙紥。詩中,“蘆之水”象征著艱難的環境,而“火雲”則加劇了這種艱難的氛圍。作者在表達對僕人勞累的自豪和同情的同時,更深刻地揭示了對人民苦難的無奈和無力感。這種對比和沖突,使得詩歌情感豐富,意境深遠。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