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送曇陽大師六首

· 屠隆
西池南嶽坐相邀,彷彿煙中白玉橋。 手炙鵝笙踏雲路,靈音一半入瓊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恭送:恭敬地送別。
  • 曇陽:人名,可能是一位高僧或道士。
  • 西池:神話中的地名,常指西王母的瑤池。
  • 南嶽:指南嶽衡山,中國五嶽之一。
  • 坐相邀:靜靜地邀請。
  • 彷彿:似乎,好像。
  • 煙中:煙霧之中。
  • 白玉橋:用白玉製成的橋,常用於形容仙境中的橋樑。
  • 手炙鵝笙:手持烤鵝形狀的笙,笙是一種古代樂器。
  • 踏雲路:踏着雲彩行走,形容仙人或道士的飛行。
  • 靈音:美妙的聲音,指笙的聲音。
  • 一半:部分。
  • 入瓊簫:融入瓊簫的聲音,瓊簫是傳說中的美玉製成的簫。

翻譯

恭敬地送別曇陽大師,他彷彿被邀請到了西池和南嶽之間,那裏有一座似乎在煙霧中的白玉橋。他手持烤鵝形狀的笙,踏着雲彩前行,笙的美妙聲音有一半融入了瓊簫的旋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仙境般的送別場景,通過「西池」、「南嶽」、「白玉橋」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氛圍。詩中「手炙鵝笙踏雲路」一句,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曇陽大師的仙風道骨,而「靈音一半入瓊簫」則巧妙地以音樂爲媒介,表達了詩人對曇陽大師的敬仰和不捨之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仙境和道士的讚美與嚮往。

屠隆

屠隆

明浙江鄞縣人,字緯真,一字長卿,號赤水、鴻苞居士。少時才思敏捷,落筆數千言立就。萬曆五年進士。除潁上知縣,調青浦縣。在任時遊九峯、三泖而不廢吏事。後遷禮部主事。被劾罷歸,縱情詩酒,賣文爲生。著作有傳奇《彩毫記》、《曇花記》、《修文記》,另有《義士傳》、《冥寥子》、《由拳集》、《白榆集》等。 ► 1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