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午歲端午書懷

· 陶益
記得常年五日朝,臨江鼓吹客愁消。 浴蘭倒著荷衣緩,戲草回看荇帶遙。 裏開競傳朱挽索,榔橈爭奪錦纏幖。 祇今寂寂緣何事,不久錢塘又弄潮。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浴蘭:用蘭草煮水沐浴,端午節習俗之一。
  • 荷衣:用荷葉製成的衣服,比喻隱士的服飾。
  • 荇帶:荇菜的葉子,形狀似帶,這裏比喻水草。
  • 朱挽索:紅色的繩索,可能指端午節系在門上的五色絲線。
  • 榔橈:划船的槳。
  • 錦纏幖:錦緞製成的旗幟,這裏指端午節賽龍舟時使用的裝飾。
  • 錢塘:地名,今杭州,著名的錢塘江潮。

翻譯

記得往年的五月初五,清晨時分,我在江邊聽着鼓樂聲,客居的憂愁似乎都消散了。那時我用蘭草煮水沐浴,穿上荷葉製成的衣裳,悠閒自在。在水邊嬉戲,回頭望去,水草如帶,飄搖遠去。

村裏的人們競相傳遞着紅色的繩索,划船的槳手們爭奪着錦緞製成的旗幟,熱鬧非凡。而現在,爲何一切都變得如此寂靜?不久之後,錢塘江又將掀起壯觀的潮水。

賞析

這首作品回憶了往昔端午節的熱鬧場景,通過對比過去與現在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對往日歡樂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寂靜的不解。詩中運用了豐富的端午節習俗元素,如浴蘭、荷衣、朱挽索等,生動地描繪了節日的歡樂氣氛。結尾的錢塘潮象徵着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變遷,透露出詩人淡淡的哀愁和對未來的期待。

陶益

陶益,字允謙,號練江居士、江門迂客。其祖本爲鬱林人,附籍新會。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經授江西永新訓導。讀書博學強記,精易通理。嘗日集諸生,講白沙之學於明倫堂;又構樾墩書屋,讀書其中。撫按交薦,以目疾辭歸,年八十卒。著有《練江子樾墩集》。清顧嗣協《岡州遺稿》卷五、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有傳。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