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王默齋先生

· 陶益
駕駐羊城日,筵開雀舫時。 披襟增慷慨,晞髮笑支離。 業慕夔龍盛,才追賈董奇。 哲人胡遽逝,吾道重堪悲。 灑淚聞蒿里,羞蘋奠楚辭。 楓林遙引望,三嘆有餘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駕駐:指皇帝的車駕停留。
  • 羊城:廣州的別稱。
  • 筵開:宴席開始。
  • 雀舫:小船的美稱。
  • 披襟:敞開衣襟,表示心情舒暢。
  • 晞髮:曬乾頭髮,這裏指在陽光下。
  • 支離:分散,破碎。
  • 夔龍:古代傳說中的神獸,這裏比喻傑出的人才。
  • 賈董:指賈誼和董仲舒,兩位漢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
  • 哲人:指有智慧的人。
  • 蒿里:古代傳說中的地名,指人死後靈魂所歸之處。
  • 羞蘋:羞愧地獻上蘋藻,古代祭祀時用的植物。
  • 楚辭:古代楚國的詩歌,這裏指用楚辭的形式來祭奠。
  • 楓林:楓樹叢生的地方,常用來象徵秋天的景色或離別的情感。

翻譯

皇帝的車駕停留在羊城的日子,宴席在雀舫上開始。敞開衣襟,心情慷慨激昂,在陽光下曬乾頭髮,笑着面對生活的破碎。我仰慕那些像夔龍一樣傑出的人才,我的才華也追隨着賈誼和董仲舒的奇蹟。但爲何智者如此匆匆離世,我們的道路因此更加沉重和悲傷。我淚流滿面地聽說你已歸於蒿里,羞愧地獻上蘋藻,用楚辭的形式來祭奠你。楓林在遠方引導着我的視線,我在這裏三次嘆息,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思念。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已故王默齋先生的深切哀悼和無盡思念。詩中通過回憶與王先生共度的時光,展現了對其才華和智慧的敬仰。同時,通過「哲人胡遽逝,吾道重堪悲」的悲嘆,傳達了對生命無常和人生道路的沉重感慨。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凝練,充分展現了明代詩歌的韻味和魅力。

陶益

陶益,字允謙,號練江居士、江門迂客。其祖本爲鬱林人,附籍新會。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經授江西永新訓導。讀書博學強記,精易通理。嘗日集諸生,講白沙之學於明倫堂;又構樾墩書屋,讀書其中。撫按交薦,以目疾辭歸,年八十卒。著有《練江子樾墩集》。清顧嗣協《岡州遺稿》卷五、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有傳。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