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吳下諸友

· 陶益
飄泊萍蓬念獨勞,百年塵路戀綈袍。 雲停粵嶺江聲渺,雁落吳門劍氣高。 季子得金還上國,長卿能賦拜仙曹。 自憐貧病不相放,那覺四愁侵二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飄泊:漂泊不定。
  • 萍蓬:比喻行蹤不定。
  • 念獨勞:心中獨自感到勞苦。
  • 百年:指一生。
  • 塵路:塵世的道路,比喻人生的旅途。
  • 綈袍:粗絲絹製成的袍子,比喻簡樸的生活。
  • 雲停:雲彩停留,形容景色。
  • 粵嶺:指廣東一帶的山嶺。
  • 江聲渺:江水的聲音遙遠。
  • 雁落:雁羣降落。
  • 吳門:指江蘇一帶。
  • 劍氣高:比喻英勇豪邁的氣概。
  • 季子:指春秋時期的季札,這裏泛指有才能的人。
  • 得金:獲得財富或榮譽。
  • 還上國:回到京城或故鄉。
  • 長卿:指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這裏泛指有才華的人。
  • 能賦:擅長作詩賦。
  • 拜仙曹:被授予高官,比喻得到重用。
  • 自憐:自我憐憫。
  • 貧病:貧窮和疾病。
  • 不相放:不放過,不斷困擾。
  • 四愁:指各種憂愁。
  • 侵二毛:侵擾年老的人,二毛指頭髮黑白相間,比喻年老。

翻譯

漂泊不定,心中獨自感到勞苦,一生在塵世的道路上,依然留戀簡樸的生活。 雲彩停留在廣東的山嶺,江水的聲音遙遠,雁羣降落在江蘇,英勇的氣概高昂。 有才能的人獲得榮譽回到京城,有才華的人擅長作詩賦,被授予高官。 自我憐憫,貧窮和疾病不斷困擾,不覺中各種憂愁侵擾着年老的人。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對簡樸生活的留戀,同時描繪了遠方景色和友人的成就,對比自己的境遇,流露出自憐和憂愁。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飄泊萍蓬」、「綈袍」、「劍氣高」等,增強了詩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凝練,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陶益

陶益,字允謙,號練江居士、江門迂客。其祖本爲鬱林人,附籍新會。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經授江西永新訓導。讀書博學強記,精易通理。嘗日集諸生,講白沙之學於明倫堂;又構樾墩書屋,讀書其中。撫按交薦,以目疾辭歸,年八十卒。著有《練江子樾墩集》。清顧嗣協《岡州遺稿》卷五、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有傳。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