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寺

山院鳴鐘日巳昏,僧房雖近隔啼猿。 回看行處疑無路,一帶溪煙鎖寺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山院:山中的寺院。
  • 鳴鐘:敲響鐘聲。
  • 日巳昏:太陽已經落山,天色漸暗。
  • 僧房:僧人的住所。
  • 啼猿:猿猴的叫聲。
  • 回看:回頭看。
  • 行處:走過的路。
  • 疑無路:懷疑沒有路可走。
  • 溪煙:溪流上的霧氣。
  • :遮蔽,籠罩。
  • 寺門:寺廟的入口。

翻譯

山中的寺院裏,鐘聲響起,天色已晚。僧人的房間雖然近在咫尺,卻隔着猿猴的啼叫聲。回頭望去,走過的路似乎已經消失,只有一縷溪流上的霧氣籠罩着寺廟的入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山中傍晚的靜謐景象,通過鐘聲、猿啼、溪煙等元素,營造出一種幽深而神祕的氛圍。詩中的「回看行處疑無路」一句,巧妙地表達了行走山間時可能產生的迷茫感,而「溪煙鎖寺門」則增添了一抹朦朧的美感,使讀者彷彿置身於那被霧氣繚繞的古寺之中,感受那份超脫塵世的寧靜與深遠。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