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門早秋

薊城楊柳早寒知,不待秋來氣已悲。 鄉國看爲天盡處,塞門愁記雁來時。 關前漢騎侵晨發,樓上胡笳向暮吹。 葉落深閨徒下淚,從今征戍幾年期。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薊門:古地名,在今北京市西南。
  • 區大相:明代詩人。
  • 薊城:即薊門。
  • 鄉國:家鄉。
  • 塞門:邊塞的門戶。
  • 雁來時:指秋天,因爲秋天是候鳥南遷的季節。
  • 漢騎:漢朝的騎兵,這裏指明朝的軍隊。
  • 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樂器,常用來表達邊塞的哀愁。
  • 征戍:指出征戍邊。

翻譯

薊門的楊柳早早地感知到了秋寒,無需等到秋天來臨,氣氛已經充滿了悲傷。 從家鄉望去,天邊似乎就在這裏結束,邊塞的門戶讓我憂愁地記起雁羣南飛的時節。 關前的漢朝騎兵在清晨出發,樓上的胡笳在傍晚吹響,增添了哀愁。 深閨中的女子只能落下無助的淚水,從今以後,出征戍邊的歲月又將是多少年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薊門早秋的淒涼景象,通過楊柳、雁羣、胡笳等元素,表達了邊塞的孤寂與思鄉之情。詩中「鄉國看爲天盡處」一句,巧妙地將家鄉與天邊相連,突出了邊塞的遙遠與孤獨。末句「從今征戍幾年期」則深刻反映了征戍生活的漫長與艱辛,以及對家鄉的深深思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邊塞詩的獨特魅力。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