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牡丹

長安城裏競名花,西苑園邊好物華。 開近綺羅添國豔,看來弦管半天家。 佳人北里青絲檻,公子西堂白鼻騧。 爲與羣芳殿春色,不辭歡賞極豪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長安:古都城名,今陝西省西安市。
  • 西苑:指皇家園林。
  • 物華:美好的景物。
  • 綺羅:華美的絲織品,比喻牡丹的華麗。
  • 國豔:國家的美麗,特指牡丹。
  • 弦琯:樂器,指音樂。
  • 半天家:形容音樂聲響亮,傳遍半邊天。
  • 北裡:指妓院。
  • 青絲檻:指妓女們用青絲裝飾的欄杆。
  • 白鼻騧:一種馬,這裡指騎馬的公子。
  • 群芳:各種花卉。
  • 殿春色:指牡丹在春天中最爲豔麗。
  • 豪奢:極其奢侈。

繙譯

在長安城中,人們爭相贊美名貴的牡丹花,西苑的園邊更是美景如畫。 牡丹盛開,近看如綺羅般華美,增添了國家的豔麗,遠觀音樂聲響徹雲霄。 佳人們坐在北裡妓院的青絲裝飾的欄杆旁,公子們騎著白鼻騧在西堂遊玩。 爲了與群芳爭豔,牡丹在春天中最爲豔麗,人們不惜奢侈地歡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長安城中牡丹盛開的景象,通過對比牡丹的華麗與周圍環境的繁華,展現了牡丹的國豔之美。詩中“開近綺羅添國豔”一句,既形容了牡丹的華美,也暗示了其地位的尊貴。後文通過描繪佳人與公子的生活場景,進一步以人間的繁華來襯托牡丹的非凡魅力。結尾的“不辤歡賞極豪奢”則表達了人們對牡丹的熱愛與追捧,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訢賞其美。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牡丹的國色天香。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