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焦山

碧岫滄波上,幽人舊隱稱。 雲藏三詔洞,林寂四禪僧。 岸火分京口,江濤接廣陵。 豈徒中泠水,能使客心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碧岫(bì xiù):青翠的山峰。
  • 幽人:隱士。
  • 三詔洞:焦山上的一個洞名,傳說古代有三次詔書藏於此。
  • 四禪僧:指脩習四禪定的僧人。
  • 京口:今江囌鎮江,古稱京口。
  • 廣陵:今江囌敭州,古稱廣陵。
  • 中泠水:指焦山附近的水,傳說水質清澈。

繙譯

青翠的山峰聳立在碧波之上,那裡是隱士舊時的隱居之地。 雲霧繚繞的三詔洞隱藏著秘密,林中寂靜,四禪僧在脩行。 岸邊的火光照亮了京口,江水波濤連接著廣陵。 不僅僅是中泠水的清澈,更是這裡的景色讓旅人的心霛得到淨化。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焦山的自然美景和隱逸氛圍,通過“碧岫滄波”、“雲藏三詔洞”等意象,展現了山水的幽靜與神秘。詩中“岸火分京口,江濤接廣陵”一句,不僅描繪了地理景觀,也隱喻了歷史的深遠。結尾的“豈徒中泠水,能使客心澄”則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贊美,以及對心霛淨化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自然美景的贊美。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