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饒州

山川奠南服,藩屏壯江圻。 肅徒三千里,咫尺將天威。 晨起理柔槳,容裔江之湄。 遙遙至國都,符瑞生光輝。 青岑瞰華屋,白水映朱扉。 遊樑文賦是,入洛宦旅非。 嗟我遠行役,車怠馬亦飢。 首夏辭京邑,已見秋葉飛。 雖微駟牡用,薄言歌采薇。 誰念簡書重,客子未遑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diàn):奠定,穩固。
  • 南服:指南方的邊疆地區。
  • 藩屏:比喻國家的邊防。
  • 江圻 (jiāng qí):江邊。
  • 肅徒:整肅的隊伍。
  • 咫尺:形容距離很近。
  • 天威:天子的威嚴。
  • 柔槳:輕柔的船槳,指船衹。
  • 容裔 (róng yì):形容水波蕩漾的樣子。
  • 江之湄 (méi):江邊。
  • 符瑞:吉祥的征兆。
  • 青岑 (qīng cén):青山。
  • 華屋:華麗的房屋。
  • 白水:清澈的水。
  • 硃扉 (fēi):紅色的門。
  • 遊梁:指遊歷梁國,古代文人常以此表示遊學。
  • 文賦:文學作品。
  • 入洛:指進入洛陽,古代文人常以此表示入仕。
  • 宦旅:官職旅途。
  • 行役:指遠行服役。
  • 車怠:車馬疲倦。
  • 馬亦飢:馬也餓了。
  • 首夏:初夏。
  • 京邑:京城。
  • 鞦葉飛:鞦天的樹葉飄落。
  • 駟牡 (sì mǔ):四匹公馬,古代指駕車。
  • 採薇:《詩經》中的篇名,此処指吟詠。
  • 簡書:書信,公文。
  • 未遑 (huáng):沒有空閑。

繙譯

山川穩固了南方的邊疆,邊防堅固如江邊的屏障。 整肅的隊伍行進了三千裡,近在咫尺地感受天子的威嚴。 清晨起身整理輕柔的船槳,水波蕩漾地駛曏江邊。 遠遠地到達國家的都城,吉祥的征兆生出光煇。 頫瞰青山下的華麗房屋,清澈的水映著紅色的門。 遊歷梁國,文學作品是,進入洛陽,官職旅途非。 歎我遠行服役,車馬疲倦,馬也餓了。 初夏離開京城,已見鞦天的樹葉飄落。 雖然沒有四匹公馬駕車,但仍要吟詠採薇。 誰會想到書信的沉重,客子沒有空閑歸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遠行至饒州的旅途景象,通過對山川、江圻、隊伍、都城等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描繪,展現了旅途的艱辛和遠行的孤獨。詩中“遊梁文賦是,入洛宦旅非”一句,反映了詩人對文學與仕途的不同態度。末句“誰唸簡書重,客子未遑歸”則深刻表達了詩人對家鄕和親人的思唸,以及對沉重公務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區大相的文學才華和深沉的情感世界。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