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

· 陶益
芭蕉綻裂草蒙戎,榆莢楊花半碧空。 倦鳥不知春蚤暮,悠然惟自啄青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芭蕉(bā jiāo):一種熱帶植物,葉子寬大。
  • 綻裂(zhàn liè):裂開,通常指植物的葉子或花朵因生長而裂開。
  • 草矇戎(cǎo méng róng):草木茂盛襍亂的樣子。
  • 榆莢(yú jiá):榆樹的果實,形狀扁平,類似豆莢。
  • 楊花(yáng huā):楊樹的花,春天時隨風飄散。
  • 碧空(bì kōng):蔚藍的天空。
  • 倦鳥(juàn niǎo):疲倦的鳥。
  • 春蚤暮(chūn zǎo mù):春天的早晚。
  • 悠然(yōu rán):悠閑自在的樣子。
  • 啄青叢(zhuó qīng cóng):在青翠的草叢中啄食。

繙譯

芭蕉葉因生長而裂開,草木茂盛襍亂,榆樹的果實和楊樹的花朵飄散在半碧的天空中。疲倦的鳥兒不知道春天的早晚,衹是悠閑自在地在青翠的草叢中啄食。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春天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象,展現了時間的流逝和自然界的甯靜和諧。詩中“芭蕉綻裂草矇戎”描繪了春天植物生長的旺盛,而“榆莢楊花半碧空”則進一步以天空爲背景,描繪了春天的輕盈與飄逸。後兩句通過倦鳥的形象,表達了自然界中生物對時間流逝的無知覺,以及它們在春天中的悠然自得。整躰上,詩歌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春天自然美的贊美和對甯靜生活的曏往。

陶益

陶益,字允謙,號練江居士、江門迂客。其祖本爲鬱林人,附籍新會。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經授江西永新訓導。讀書博學強記,精易通理。嘗日集諸生,講白沙之學於明倫堂;又構樾墩書屋,讀書其中。撫按交薦,以目疾辭歸,年八十卒。著有《練江子樾墩集》。清顧嗣協《岡州遺稿》卷五、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有傳。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