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卜築:選擇地點建造房屋。
- 藩溷:籬笆和廁所,比喻簡陋的環境。
- 懸毫:懸掛的毛筆,指書寫。
- 祇:只。
- 著書:寫作書籍。
- 翠竹:青翠的竹子。
- 迷谷口:谷口顯得幽深難尋。
- 鄭公廬:鄭山人的住所。
翻譯
在城西選址建房已有十年有餘,即便是在簡陋的環境中,也只專心於書寫著作。青翠的竹林使得谷口顯得幽深,但仍有人能夠辨認出鄭山人的居所。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鄭山人隱居的生活狀態,通過「城西卜築十年餘」和「藩溷懸毫祇著書」展現了他的清貧與專注。詩中的「翠竹陰陰迷谷口」增添了一種幽靜而神祕的氛圍,而「有人能認鄭公廬」則暗示了鄭山人的名聲和人們對他的敬仰。整體上,詩歌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讚美和對鄭山人高潔品格的敬佩。
陶益
陶益,字允謙,號練江居士、江門迂客。其祖本爲鬱林人,附籍新會。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經授江西永新訓導。讀書博學強記,精易通理。嘗日集諸生,講白沙之學於明倫堂;又構樾墩書屋,讀書其中。撫按交薦,以目疾辭歸,年八十卒。著有《練江子樾墩集》。清顧嗣協《岡州遺稿》卷五、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有傳。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