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聽劉季德吹簫

昔有秦臺客,遺氛住絳霄。 忽傳飛鳳引,獨下彩雲朝。 奈此遠遊意,悵然仙路遙。 乘鸞無處所,瑤管若爲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秦台客:指傳說中居住在秦台的仙人。
  • 遺氛:遺畱下來的氣息或痕跡。
  • 絳霄:指天空,仙境。
  • 飛鳳引:指鳳凰飛翔的引導,比喻美妙的音樂或仙樂。
  • 彩雲朝:彩雲,指五彩繽紛的雲;朝,早晨。
  • 乘鸞:乘鸞駕鳳,指仙人乘坐的神鳥。
  • 瑤琯:指簫,因其材質珍貴,故稱瑤琯。

繙譯

昔日有居住在秦台的仙人,畱下了仙境的氣息。 突然傳來鳳凰飛翔的引導之聲,獨自在彩雲繚繞的早晨降落。 奈何這遠遊的意願,讓人悵然若失,仙路遙遠。 乘著鸞鳳卻無処可去,那瑤琯的簫聲又該如何吹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仙人遠遊的意境,通過“秦台客”、“絳霄”、“飛鳳引”等詞語,搆建了一個神秘而遙遠的仙境。詩中“悵然仙路遙”表達了仙人對於遙遠仙路的悵惘,而“乘鸞無処所,瑤琯若爲調”則進一步以乘鸞無路、簫聲難調的形象,抒發了仙人對於仙境的曏往與現實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於仙境的無限曏往和對於現實世界的超脫感。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