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還山

頻年寄書意,及此返柴關。 泉響竹間石,霞明林外山。 無人共長往,有客暫投閒。 何事金門老,風塵卻忘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柴關:柴門,指簡陋的門。
  • 長往:長久地離去,指隱居。
  • 金門:指朝廷,古代宮門塗金色,故稱。
  • 風塵:比喻世俗的紛擾。

繙譯

多年來頻繁寄信表達心意,如今終於廻到這簡陋的門前。泉水在竹林間的石頭上潺潺作響,霞光映照著林外的山巒。雖然無人與我共度長久的隱居生活,卻有客人偶爾來此投閑。爲何那些在朝廷中老去的人,卻因世俗的紛擾而忘記了歸隱。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紛擾的厭倦。詩中,“泉響竹間石,霞明林外山”描繪了一幅甯靜而美麗的自然景象,與“無人共長往,有客暫投閑”形成對比,突顯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渴望。結尾的“何事金門老,風塵卻忘還”則表達了對那些沉迷於世俗名利而忘記歸隱的人的惋惜。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的批判。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