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言志

一道飛泉掛碧峯,石橋流水出深鬆。 山僧自扣山門磬,知隔前溪第幾重。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飛泉:從高處流下的瀑布。
  • 碧峯:青綠色的山峯。
  • 石橋:用石頭建造的橋樑。
  • 山僧:住在山中的僧侶。
  • 山門:寺廟的大門。
  • :一種打擊樂器,常用於佛教寺廟中。

翻譯

一道瀑布如白練般懸掛在青翠的山峯上,石橋下清澈的溪水從茂密的松林深處流出。山中的僧侶自己敲響了寺廟的門磬,想知道隔着前面的溪流是第幾重山。

賞析

這首作品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山中靜謐的景象。飛泉、石橋、深鬆等自然元素,與山僧、山門、磬聲等人文元素巧妙結合,展現了山中的寧靜與深遠。末句「知隔前溪第幾重」含蓄地表達了山僧對山外世界的嚮往與好奇,同時也增添了詩意的神祕感。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