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正誼畫山水歌
顧君自神其畫品,往往不在宋元下。
丹青妙手世罕傳,當代沈文此其亞。
興來一幅生綃帳,恍惚巒澗開茅堂。
炎天赤日不到地,四座颯颯楓杉涼。
煙雲咫尺藏變態,丹臺石室知何代。
隔岸人家花映溪,小橋卻在溪煙外。
前山合沓勢崢嶸,綠水不動波無聲。
萬壑千巖忽滿眼,對之使我心魂清。
憶昨歸山採瑤草,結屋誅茅苦不早。
眼底平看滄海流,杖頭忘卻蒼梧道。
聞君早晚向吳淞,鱸鱠蓴羹秋興濃。
便好高圖釣鱸石,添作吳江江上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神其:極其神奇、高超。
- 宋元:指宋代和元代的繪畫風格。
- 沈文:指明代畫家沈周和文徵明。
- 生綃帳:用生絲織成的帳幕,此處指畫布。
- 巒澗:山巒和溪澗。
- 茅堂:茅草搭建的小屋。
- 颯颯:形容風聲。
- 丹臺石室:指仙人修煉的地方。
- 合沓:重疊。
- 崢嶸:形容山勢高峻。
- 瑤草:傳說中的仙草。
- 誅茅:清除茅草。
- 滄海:大海。
- 蒼梧道:古代地名,今廣西蒼梧縣一帶。
- 鱸鱠蓴羹:鱸魚、鱠魚和蓴菜湯,指江南美食。
- 釣鱸石:指釣鱸魚的地方。
翻譯
顧君的畫技極其神奇,其水平不在宋元畫家之下。他的繪畫技藝高超,世間罕見,當代的沈周和文徵明也只能算是他的次席。興致一來,便在生絲織成的畫布上揮灑,彷彿山巒溪澗間開闢了一間茅草小屋。炎炎夏日,赤日炎炎,但畫中的世界卻讓人感覺不到一絲熱氣,四座周圍彷彿響起了楓樹和杉樹的涼風。煙雲近在咫尺,藏着無盡的變化,仙人修煉的丹臺石室不知是何年代。對岸的人家花兒映照在溪水中,小橋卻似乎在溪煙之外。前方的山巒重疊,氣勢雄偉,綠水靜止,波瀾不驚。萬壑千巖突然映入眼簾,面對這樣的景象,我的心靈和魂魄都感到清新。
記得我曾歸山尋找仙草,苦於未能早日搭建茅屋。眼前平視,彷彿能看到滄海流動,手杖卻忘了蒼梧的道路。聽說顧君早晚會前往吳淞,享受鱸魚、鱠魚和蓴菜湯的秋日興致。他便好高騖遠,圖謀在釣鱸石上作畫,增添吳江江上的峯巒。
賞析
這首詩歌讚美了顧正誼的繪畫技藝,將其與宋元時期的畫家相提並論,並特別強調了他在當代的地位。詩中通過生動的描繪,展現了顧正誼畫作中的山水景緻,如山巒、溪澗、茅堂、煙雲等,以及這些景緻給觀者帶來的清涼和心靈上的淨化。詩人通過對畫作的描述,表達了對顧正誼藝術成就的欽佩,同時也展現了自己對山水之美的嚮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