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鬱孤臺奉柬開府李公臺
躧步陟崇岡,冬序正蕭索。
孤臺鬱然峻,國顧盡寥廓。
千峯帶郭起,二水繞城落。
霜華薄彩旃,朔氣吹曉角。
勝覽即要區,於宣在猷略。
武旅久偃息,儒風寧寂寞。
明公時秉鉞,大府雄蠻落。
地以今鎮重,道繼前賢作。
恬寂實素衷,榮途厭蜷踔。
昔遇方下車,茲遊值臥閣。
揆予闇知足,山隱未能確。
泉石有前期,風塵違夙諾。
登高騁遐矚,馳思入玄漠。
歲晏滯芳遊,心賞何由託。
願因元公言,歸尋孔顏樂。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躧步(xǐ bù):輕步,小心翼翼地行走。
- 陟(zhì):登高。
- 崇岡:高高的山岡。
- 冬序:冬季的時節。
- 蕭索:蕭條冷落。
- 孤臺:獨立的臺地。
- 鬱然:高聳的樣子。
- 峻:險峻。
- 國顧:環顧四周。
- 寥廓:空曠遼闊。
- 二水:兩條河流。
- 霜華:霜花。
- 彩旃(zhān):彩色的旗幟。
- 朔氣:北方的寒氣。
- 曉角:清晨的號角聲。
- 勝覽:美景。
- 要區:重要的地區。
- 於宣:在於宣揚。
- 猷略:策略。
- 武旅:軍隊。
- 偃息:休息,停止。
- 儒風:儒家的風範。
- 寂寞:孤獨無聞。
- 明公:對李公的尊稱。
- 秉鉞(yuè):執掌兵權。
- 大府:大官府。
- 蠻落:邊遠地區。
- 前賢:前代的賢人。
- 恬寂:恬淡安靜。
- 素衷:本心。
- 榮途:仕途。
- 蜷踔(quán chuō):曲折前行。
- 下車:到任。
- 茲遊:這次遊覽。
- 臥閣:臥病在牀。
- 揆予(kuí yǔ):我。
- 闇知足:暗自知足。
- 山隱:隱居山林。
- 前期:預定的計劃。
- 風塵:世俗的紛擾。
- 夙諾:早先的承諾。
- 騁遐矚:放眼遠望。
- 馳思:思緒飛揚。
- 玄漠:深遠的思索。
- 歲晏:年末。
- 芳遊:美好的遊歷。
- 心賞:內心的欣賞。
- 元公言:元公的話。
- 孔顏樂:孔子和顏回的快樂。
翻譯
我小心翼翼地登上高山,冬天的景象正顯得蕭條冷落。一座孤立的臺地高聳險峻,環顧四周,視野空曠遼闊。千山環繞着城郭升起,兩條河流繞城而過。霜花輕薄地覆蓋在彩旗上,北方的寒風吹響清晨的號角。這裏的美景是重要的地區,宣揚在於策略。軍隊已經休息了很久,儒家的風範難道會孤獨無聞嗎?尊敬的李公,您時常執掌兵權,大官府在邊遠地區雄壯。這個地方因爲現在的鎮守而變得重要,道義上繼承了前代賢人的作爲。我內心恬淡安靜,對仕途的曲折前行感到厭倦。以前遇到您剛到任,這次遊覽正值您臥病在牀。我暗自知足,但隱居山林的決定還未確定。我預定的計劃是與泉石爲伴,但世俗的紛擾違背了我早先的承諾。登上高處放眼遠望,思緒飛揚進入深遠的思索。年末滯留,美好的遊歷受阻,內心的欣賞如何寄託?願聽從元公的話,回去尋找孔子和顏回的快樂。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高望遠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對世俗的厭倦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詩中,「孤臺鬱然峻,國顧盡寥廓」等句,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同時也反映了他對現實世界的超然態度。詩的結尾,詩人表達了對儒家理想的追求,希望通過迴歸簡樸的生活方式,尋找內心的平靜和真正的快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遠的志向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