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西澗過龍巖途中瞻眺

· 馬治
山澤春明麗,林樹鬱峭茜。 遊步何從起,涉澗行屢轉。 幽泉響層曲,蔓草綿芳甸。 在岸心已遂,經丘始回面。 巖崖驟誰創,嵐嶺遙自薦。 蒼梧凝陰吹,彤霞散晴電。 菴藹蒙籠間,一水光練練。 沉沉潭洞古,潛龍不復見。 觀頤委物育,解作凝神變。 臨深備戒慎,登高欲瞑眩。 遊目信虛無,探已有常戀。 靈芝事曖昧,采薇庶遊衍。 行已東郊歸,祈年急視膳。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山澤:山林與湖澤。
  • 春明麗:春天景色明媚美麗。
  • 林樹鬱峭茜:樹林茂密,山勢險峻。
  • 遊步:漫步。
  • 涉澗:穿越溪澗。
  • 幽泉:幽深的泉水。
  • 層曲:層層曲折。
  • 蔓草:蔓延的草。
  • 綿芳甸:綿延的芳草地。
  • 在岸心已遂:站在岸邊,心願已滿足。
  • 經丘:經過山丘。
  • 巖崖:陡峭的山崖。
  • 驟誰創:突然出現,不知是誰創造的。
  • 嵐嶺:雲霧繚繞的山嶺。
  • 遙自薦:遠遠地自我展示。
  • 蒼梧:一種樹名,也指青翠的樹木。
  • 凝陰吹:凝聚的陰雲吹動。
  • 彤霞:紅色的霞光。
  • 散晴電:散開,如同晴天的閃電。
  • 菴藹:茂密的草木。
  • 蒙籠:朦朧不清。
  • 一水光練練:一條水流閃爍着光芒。
  • 沉沉潭洞古:深邃的潭水和洞穴顯得古老。
  • 潛龍:隱藏的龍。
  • 不復見:不再出現。
  • 觀頤:觀察自然。
  • 委物育:委身於自然,受其滋養。
  • 解作:理解爲。
  • 凝神變:凝神觀察變化。
  • 臨深:面對深淵。
  • 備戒慎:保持警惕和謹慎。
  • 登高:攀登山峯。
  • 瞑眩:頭暈眼花。
  • 遊目:放眼遠望。
  • 虛無:空曠無物。
  • 探已:探索已經。
  • 常戀:常常留戀。
  • 靈芝:一種珍貴的藥用菌類。
  • 事曖昧:事情不明朗。
  • 采薇:採摘薇草,這裏指隱居生活。
  • 庶遊衍:希望自由遊蕩。
  • 祈年:祈求豐收。
  • 急視膳:急忙回家吃飯。

翻譯

山林與湖澤在春天顯得格外明媚美麗,樹林茂密,山勢險峻。漫步何從起,穿越溪澗,行路屢次轉彎。幽深的泉水在層層曲折中潺潺作響,蔓延的草覆蓋着綿延的芳草地。站在岸邊,心願已滿足,經過山丘,纔回過頭來。陡峭的山崖突然出現,不知是誰創造的,雲霧繚繞的山嶺遠遠地自我展示。青翠的樹木凝聚着陰雲吹動,紅色的霞光散開,如同晴天的閃電。茂密的草木間,一條水流閃爍着光芒。深邃的潭水和洞穴顯得古老,隱藏的龍不再出現。觀察自然,委身於其滋養,理解爲凝神觀察變化。面對深淵,保持警惕和謹慎,攀登山峯,感到頭暈眼花。放眼遠望,空曠無物,探索已經,常常留戀。靈芝的事情不明朗,採摘薇草,希望自由遊蕩。行已東郊歸,祈求豐收,急忙回家吃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山林湖澤的美麗景色,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自然的壯麗與神祕。詩中,「山澤春明麗」一句即勾勒出了春天的生機盎然,而「幽泉響層曲」等句則進一步以聽覺和視覺的雙重感受,加深了讀者對自然美景的體驗。後半部分轉向對自然深處的探索與思考,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敬畏與對生命哲理的思索。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馬治

元明間常州府宜興人,字孝常。初爲僧,能詩。元末,周履道避地宜興,治爲具舟車,盡窮陽羨山溪之勝,以詩唱和,成《荊南倡和集》。洪武初,爲內丘知縣,終建昌知府。 ► 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