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粹二上人值兩留宿西澗草堂明日賦此以贈
相訪竹林茅屋下,不因風雨豈留連。
棲遲尚辱諸公問,來往深慚二子賢。
落葉下山逢虎跡,疏鍾隔水見人煙。
舊遊空憶錢塘去,聞道如今異昔年。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寶粹二上人:指兩位名爲寶粹的僧人。
- 值兩:恰好兩人。
- 西澗草堂:地名,可能是作者的居所或一處名勝。
- 賦此以贈:寫下這首詩作爲贈禮。
- 棲遲:停留,居住。
- 辱:謙辭,表示受到不應有的待遇。
- 疏鍾:稀疏的鐘聲。
- 隔水:隔着河流。
- 錢塘:地名,今杭州,古時爲繁華之地。
- 異昔年:與過去不同。
翻譯
兩位名爲寶粹的僧人來到我的竹林茅屋下,如果不是因爲風雨,又怎能留住他們。 停留期間,我感到羞愧,因爲諸公的問候,而我與二位賢者的交往更是深感慚愧。 落葉隨着山勢飄落,偶遇虎跡;稀疏的鐘聲從河對岸傳來,隱約可見人煙。 回憶起舊日遊歷錢塘的時光,聽說如今那裏已與往昔大不相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兩位僧人來訪的情景,通過風雨、落葉、虎跡、鐘聲等自然元素,營造了一種靜謐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中「棲遲尚辱諸公問,來往深慚二子賢」表達了作者對來訪者的尊敬與自謙之情。末句「舊遊空憶錢塘去,聞道如今異昔年」則透露出對往昔的懷念與對現實變遷的感慨,展現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世事無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