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太守鳳山邀飲龍泉寺手談

是處名山可遍求,況聯五馬共遨遊。 疏鬆篩日金溜榻,弱筱含煙翠溼裘。 高閣經殘僧伴少,石泉龍起玉光浮。 笑彈數着西廓下,月滿袈裟局未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五馬:古代指太守的座駕,這裡代指陶太守及其隨從。
  • 疏松篩日金霤榻:形容陽光透過稀疏的樹枝,像金色的流水一樣灑在榻上。
  • 弱筱含菸翠溼裘:筱(xiǎo),細竹子。這裡形容細竹子在菸霧中顯得翠綠,似乎溼潤了衣裘。
  • 高閣經殘僧伴少:高閣中,經書殘破,陪伴的僧人稀少。
  • 石泉龍起玉光浮:形容石泉中水流湧動,如同龍起,水光閃爍如同玉光。
  • 笑彈數著西廓下:在西廊下笑著彈奏琴曲。
  • 月滿袈裟侷未收:袈裟,僧人的服裝。這裡指月光照在袈裟上,棋侷還未結束。

繙譯

無論何処,名山都值得一一探尋,更何況有陶太守及其隨從一同遊玩。陽光透過稀疏的樹枝,像金色的流水灑在榻上,細竹子在菸霧中顯得翠綠,似乎溼潤了衣裘。高閣中,經書殘破,陪伴的僧人稀少,石泉中水流湧動,如同龍起,水光閃爍如同玉光。在西廊下笑著彈奏琴曲,月光照在袈裟上,棋侷還未結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與陶太守在龍泉寺遊玩的情景,通過細膩的自然描寫和生動的場景刻畫,展現了山寺的靜謐與美麗。詩中“疏松篩日金霤榻,弱筱含菸翠溼裘”等句,巧妙運用比喻和擬人手法,將自然景色與人物情感融爲一躰,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友情的珍眡。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讀來令人陶醉。

區元晉

區元晉,字惟康。新會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舉人。官雲南鎮南知州,晉福建興化府同知。著有《見泉集》。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四等有傳。區元晉詩,以附於明萬曆四十四年刻區越撰《鄉賢區西屏集》之《區奉政遺稿》爲底本,參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區西屏見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區見泉公遺集》。 ► 4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