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雜詠

橫汾猶有唱,過沛久無聞。 不見芒碭氣,回瞻碣石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橫汾:指漢武帝《秋風辭》中「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的景象,這裏借指漢武帝的功業和影響。
  • :指歌頌、讚頌。
  • 過沛:指漢高祖劉邦過沛縣,作《大風歌》之事,這裏借指劉邦的功業和影響。
  • 芒碭:山名,在今河南省永城市東北,傳說劉邦曾在此斬蛇起義。
  • :指英雄氣概或歷史影響。
  • 回瞻:回頭看。
  •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縣北,曹操曾在此作《觀滄海》。
  • :這裏指遠處的景象或歷史的痕跡。

翻譯

橫渡汾河的歌聲依舊迴盪,但經過沛縣時,已久未聽見讚頌之聲。 不見芒碭山上劉邦的英雄氣概,回頭望去,只有碣石山的雲霧繚繞。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漢武帝和漢高祖劉邦歷史功業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橫汾」與「過沛」形成鮮明對比,前者依舊有歌聲傳頌,而後者卻已無聲無息,暗示了歷史的遺忘與變遷。後兩句通過「不見芒碭氣,回瞻碣石雲」進一步以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對英雄時代的懷念以及對歷史長河中英雄事蹟逐漸被遺忘的哀思。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