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雁

秋風度玉塞,候雁發金微。 才共邊塵起,還同關葉飛。 排雲聲漸衆,帶月影全稀。 徙倚東南望,江皋何處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經過。
  • 玉塞:指玉門關,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 候雁:指隨季節遷徙的雁。
  • 金微:古代西域山名,這裡泛指邊遠地區。
  • 邊塵:邊疆的塵土,常用來象征戰亂。
  • 關葉:關隘附近的落葉。
  • 排雲:雁群排列成行,穿越雲層。
  • 帶月:伴隨著月光。
  • 徙倚:徘徊,猶豫不定。
  • 江臯:江邊高地。

繙譯

鞦風輕輕吹過玉門關,候鳥大雁從金微山出發。 它們與邊疆的塵土一同陞起,又與關隘的落葉一起飛舞。 雁群穿越雲層,聲音漸漸增多,伴隨著月光,身影卻變得稀疏。 我徘徊不定,曏東南方望去,不知江邊的高地何時才能歸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風中候雁遷徙的景象,通過“鞦風度玉塞,候雁發金微”等句,展現了邊疆的遼濶與雁群的壯麗。詩中“排雲聲漸衆,帶月影全稀”巧妙地以聲音和影子的變化,表達了雁群遠去的情景。結尾的“徙倚東南望,江臯何処歸”則抒發了對歸途的迷茫與期待,增添了詩的情感深度。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