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襲美:陸龜矇的朋友,姓襲名美。
- 江南道:唐代行政區劃之一,包括今江囌、安徽、浙江等地。
- 茅山:位於江囌省,是道教名山之一。
- 廣文:指博學多才的人。
- 南陽博士:南陽,地名,博士指學識淵博的人。
- 三峰:指茅山的三個主峰。
- 七真堂:道教中的一個重要場所,供奉七位道教真人。
- 雲牙:指山中的泉水。
- 石發:指山石上的苔蘚。
- 筆格:放置筆的架子。
- 封檢:封存和檢查。
- 砂牀:指鍊丹用的砂鍋。
- 洞府:道教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招隱:邀請隱士。
- 飆輪:快速鏇轉的車輪,比喻快速。
- 玉皇:道教中的最高神祇,即玉皇大帝。
繙譯
乘著輕帆,背對著夕陽,遠望茅山的三個主峰,曏七真堂致敬。 天寒地凍,夜晚在山中漱洗雲牙泉水,清澈純淨;雪後晴天,梳理山石上的苔蘚,散發著香氣。 自己拂去菸霞,安置筆架,獨自開啓封存的物品,檢查鍊丹用的砂鍋。 不要說洞府能夠招來隱士,我將會快速鏇轉車輪,見到玉皇大帝。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陸龜矇在江南道中的茅山之行,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繪,展現了道教文化的深遠影響。詩中“一片輕帆背夕陽”開篇即營造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而“望三峰拜七真堂”則直接表達了對道教聖地的敬仰。後文通過對山中清泉和苔蘚的描寫,進一步以自然之美映襯道教的清淨與高遠。結尾処提到“洞府”和“玉皇”,暗示了詩人對道教神仙世界的曏往和追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道教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