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襲美題支山南峯僧次韻

眉毫霜細欲垂肩,自說初棲海嶽年。 萬壑煙霞秋後到,一林風雨夜深禪。 時翻貝葉添新藏,間插松枝護小泉。 好是清冬無外事,匡林齋罷向陽眠。
拼音

所属合集

#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眉毫:眉毛長而白。
  • 霜細:像霜一樣細白。
  • 海嶽:指高山。
  • 萬壑:無數的山谷。
  • 煙霞:雲霧和霞光,常用來形容山中的景色。
  • 秋後:秋天過後。
  • 一林:一片樹林。
  • 風雨:風和雨。
  • 夜深禪:深夜裏靜坐冥想。
  • 時翻:時常翻閱。
  • 貝葉:古代印度用來寫經文的樹葉,此處指佛經。
  • 添新藏:增加新的經文。
  • 間插:偶爾插入。
  • 松枝:松樹的枝條。
  • 護小泉:保護小泉水。
  • 清冬:清靜的冬天。
  • 無外事:沒有外界的干擾。
  • 匡林:指僧人的居所。
  • 齋罷:齋戒結束後。
  • 向陽眠:面向陽光睡覺。

翻譯

眉毛長而白,像霜一樣細白,幾乎要垂到肩膀,他自述最初居住在高山之年的情景。秋天過後,無數山谷中的煙霞景色,深夜裏,一片樹林中風和雨,他在靜坐冥想。時常翻閱佛經,增加新的經文,偶爾插入松枝保護小泉水。清靜的冬天,沒有外界的干擾,齋戒結束後,他在僧人的居所面向陽光睡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僧人的隱居生活,通過對其外貌、居住環境和日常活動的描寫,展現了其超脫塵世的寧靜與自在。詩中「眉毫霜細」形象地描繪了僧人的老態,而「海嶽」、「萬壑煙霞」等詞則勾勒出一幅壯麗的自然畫卷,與僧人的內心世界相呼應。後兩句通過對僧人閱讀佛經和保護自然的細節描寫,進一步體現了其深厚的修行和對自然的敬畏。最後,以冬日無事、向陽而眠的情景收尾,傳達出一種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生活態度。

陸龜蒙

陸龜蒙

陸龜蒙,唐代農學家、文學家,字魯望,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裏先生,長洲(今蘇州)人。曾任湖州、蘇州刺史幕僚,後隱居松江甫裏(今甪直鎮),編著有《甫裏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澤叢書》中,現實針對性強,議論也頗精切,如《野廟碑》、《記稻鼠》等。陸龜蒙與皮日休交友,世稱“皮陸”,詩以寫景詠物爲多。 ► 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