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歌放牛
江南春旱魚無澤,歲晏未曾腥鼎鬲。
今朝有客賣鱸魴,手提見我長於尺。
呼兒舂取紅蓮米,輕重相當加十倍。
且作吳羹助早餐,飽臥晴檐曝寒背。
橫戈負羽正紛紛,祗用驍雄不用文。
爭如曉夕謳吟樣,好伴滄洲白鳥羣。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歲晏(suì yàn):年末。
- 鼎鬲(dǐng lì):古代的烹飪器具。
- 鱸魴(lú fáng):兩種魚名,鱸魚和魴魚。
- 舂取(chōng qǔ):用杵臼搗去穀物的皮殼。
- 紅蓮米:可能是指紅色的稻米。
- 吳羹(wú gēng):吳地的湯羹。
- 曝寒背(pù hán bèi):在陽光下曬背以取暖。
- 橫戈負羽(héng gē fù yǔ):指戰士手持戈矛,揹負箭矢,形容戰爭狀態。
- 驍雄(xiāo xióng):勇猛的武士。
- 謳吟(ōu yín):歌唱吟詠。
- 滄洲(cāng zhōu):指隱居的地方。
- 白鳥羣:指隱士或自由的鳥羣。
翻譯
江南地區春天干旱,魚塘乾涸,到了年末,廚房裏還沒有魚腥味。今天早上有客人賣鱸魚和魴魚,他手裏提着的魚比一尺還長。我叫兒子去搗紅蓮米,重量要比平時多十倍。用來做吳地的湯羹作爲早餐,吃飽後在晴朗的屋檐下曬太陽取暖。現在到處都是戰士們手持武器,只用勇猛的武士而不用文人。還不如像早晚唱歌吟詩那樣,好與隱居的白鳥爲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江南春旱的景象,以及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戰爭的厭倦。詩中通過對比日常生活的寧靜與戰爭的喧囂,表達了詩人對和平與自由的渴望。詩人通過描述簡單的早餐和曬太陽的愜意,展現了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熱愛,同時對戰爭的描寫則透露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和平的嚮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對現實世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