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巳(sì)日:古時以農曆三月上旬巳日爲「上巳節」,魏晉後定爲三月初三。
- 秦地:指今陝西一帶,古代秦國之地。
- 漢宮:借指唐朝的宮殿等宮廷建築。
- 鞍馬:指裝飾華麗的馬匹。
- 笙歌:合笙之歌,也可理解爲吹笙唱歌,泛指奏樂唱歌。
- 鬥奢(shē):競相展示奢華。
- 吾師:詩人自謂。
- 煙霞:煙霧和雲霞,這裏象徵着自然隱居生活。
翻譯
在這三月初三的美好日子裏,千家萬戶都沉浸在喜慶之中。蝴蝶在往昔秦地的野草間翩翩飛舞,黃鶯穿梭在如漢宮般華麗的庭院花叢裏。人們騎着裝飾豔麗無比的馬匹出行,奏響的笙歌與唱出的曲調盡顯奢華排場。而我沒什麼別的願望,只希望能在煙霧雲霞繚繞的自然中安度晚年。
賞析
這首《上巳日》描繪出一幅生動的上巳節風俗畫卷,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氛圍 。開篇「三月初三日,千家與萬家」點明時間,給人一種普天同慶的熱鬧感覺。頷聯「蝶飛秦地草,鶯入漢宮花」,詩人借秦地、漢宮這樣具有歷史厚重感的詞彙,用蝶飛於草、鶯入花叢之景,營造出一種美好、祥和又略帶古雅的意境,爲上巳節的歡樂增添了浪漫色彩。頸聯「鞍馬皆爭麗,笙歌盡鬥奢」,細緻描繪人們在節日中爭奇鬥豔、盡情玩樂的場景,展現出當時社會的生活風貌與繁華氣象。 尾聯「吾師無所願,惟願老煙霞」筆鋒一轉,從熱鬧的世俗場景切換到詩人內心深處的追求。與前面熱鬧奢華形成鮮明對比,表達出詩人對自然隱居生活的嚮往,追求心靈的寧靜與淡泊,不被世俗的繁華所累,昇華了詩歌的意境和內涵,讓讀者感受到詩人超脫的情懷。整首詩敘事寫景生動形象,情感表達含蓄且豐富,富有感染力。

殷堯藩
唐蘇州嘉興人。憲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舉進士,辟河中節度使趙宗儒幕府,後爲福州從事,歷永樂縣令,參湖南觀察使李翺幕,擢侍御史,爲同州從事。工詩文。與沈亞之、馬戴爲詩友,贈答甚多,以鏗鏘蘊藉稱;與白居易、李紳、劉禹錫等也有往來。曾拜訪韋應物,兩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廣,遍歷晉、陝、閩、浙、蘇、贛、兩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説:“一日不見山水,便覺胸次塵土堆積,急須以酒澆之。”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 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