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貢士會試京師

· 高啓
國家文治今百年,多士孰賚皆知天。南宮坐試二三策,能使海內無遺賢。 院門晨開官燭爛,白袍鵠立人五千。上談禮樂祖姬孔,下議制度輕讎玄。 臨軒曾看宰相賀,雲間盡見當臚傳。看花或騎太僕馬,錫宴每給司農錢。 登朝出牧知幾輩,冠佩劍紛相聯。邇來國運屬中圯,爭慕死節羞生全。 潯陽老守血灑地,甬東大將魂沉淵。乃知儒術王政本,至此正賴扶傾顛。 諸生區區抱遺籍,草萊竄亡亦可憐。南方上公境獨治,鹿鳴更欲興賓筵。 張君幾年客夜雨,古檠空案親韋編。逢時頗欲見行事,豈但持作求魚筌。 入場叉手萬言畢,衆目一葉驚先穿。辭家又隨計吏發,京城遠瞻北斗連。 秋風吹衣別酒冷,枯楊淺水閶門邊。君行勿亟我有語,落日尚在車衡懸。 竊聞天子正側席,此去爲拜彤庭前。揮毫休奏醴泉頌,給札莫賦凌雲篇。 但當開口論世事,號令次第宜何先。坐令王綱復大正,乾樞共仰天中璇。 我今有志未能往,矯首萬里空茫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lài):賜予,給予。
  • 南宮:指禮部,負責科舉考試。
  • 二三策:指科舉考試的策問。
  • 臨軒:皇帝在殿前接見羣臣。
  • 臚傳:傳呼,指科舉考試中傳呼及第者的名字。
  • 司農:官名,掌管財政。
  • (yí):毀壞,衰敗。
  • 潯陽老守:指在潯陽(今江西九江)守衛的老將。
  • 甬東大將:指在甬東(今浙江寧波一帶)的大將。
  • 韋編: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簡。
  • 計吏:負責統計的官員。
  • 車衡:車轅前端的橫木。
  • 彤庭:指皇宮。
  • 醴泉頌:古代讚美皇帝的文辭。
  • 給札:給予書寫用的紙張。
  • 乾樞:天樞,指天子的權力。

翻譯

國家文治已有百年,衆多士子誰不是天賜之才。在南宮參加科舉考試,通過策問選拔,確保海內無遺漏的賢才。

院門早晨打開,官燭輝煌,五千白衣士子如鵠立。他們上談禮樂,尊崇姬孔,下議制度,輕視仇玄。

皇帝在殿前接見,宰相祝賀,及第者的名字傳呼於雲間。賞花時騎着太僕的馬,宴會上常有司農的錢財。

登朝出任官職的人不知幾輩,冠佩劍紛相聯。近來國運衰敗,人們爭相效仿死節之士,羞於生還。

潯陽的老守血灑地,甬東的大將魂沉淵。由此可知儒術是王政的根本,此時正依賴它來扶正傾頹。

諸生執着遺籍,草萊中竄逃,亦可憐。南方上公境獨治,更欲興辦賓筵。

張君幾年客居夜雨,古檠空案,親筆書寫韋編。逢時頗欲見行事,豈但持作求魚筌。

入場叉手萬言畢,衆目一葉驚先穿。辭家又隨計吏出發,京城遠瞻北斗連。

秋風吹衣別酒冷,枯楊淺水閶門邊。君行勿亟我有語,落日尚在車衡懸。

聽說天子正側席以待,此去爲拜皇宮前。揮毫休奏醴泉頌,給札莫賦凌雲篇。

但當開口論世事,號令次第宜何先。坐令王綱復大正,乾樞共仰天中璇。

我今有志未能往,矯首萬里空茫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代士子赴京參加科舉的盛況,以及他們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詩中,高啓通過對科舉考試的描述,展現了士子們的才華與抱負,同時也表達了對國家文治的讚頌和對時局的憂慮。詩末,詩人表達了自己雖有志向卻未能實現的遺憾,以及對國家未來的深切期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士人的風采,又抒發了對國家的忠誠與憂國之情。

高啓

高啓

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