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妾:古代女子自稱,相當於「我」。
- 中路:半途。
- 棄:拋棄。
- 身先殂:先於自己去世。
- 側室:妾室,這裏指妾生的兒子。
- 辟纑:織麻布。
- 空房:空蕩的房間,指寡婦獨自居住的房間。
- 啼烏:烏鴉的叫聲,常用來象徵哀傷或不祥。
- 良人:丈夫。
- 瞑目:閉眼,指去世。
- 黃泉:陰間,指人死後去的地方。
翻譯
誰說我有丈夫,他在半途拋棄了我先我而去。誰說我無子嗣,妾室生的兒子與丈夫長得一模一樣。 兒子讀書,我織麻布,空蕩的房間裏夜夜聽到烏鴉的啼叫。兒子若能成名,我便不再嫁人,讓我的丈夫在黃泉之下得以瞑目。
賞析
這首詩通過一個寡婦的自述,展現了她對亡夫的忠誠和對兒子的期望。詩中,「妾」字的使用體現了古代女子的謙卑態度,而「中路棄妾身先殂」則表達了寡婦對丈夫早逝的哀傷。後兩句「兒讀書,妾辟纑」描繪了寡婦辛勤養育兒子的情景,而「兒能成名妾不嫁」則彰顯了她對兒子未來的期望和對亡夫的忠誠。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表達了寡婦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對家庭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