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海昌:地名,今浙江省海寧市。
- 雙旌:古代官員出行的儀仗,這裏指李使君的出行儀仗。
- 按轡:控制馬繮,指停馬。
- 屬部:下屬的部門或地區。
- 島夷:古代對沿海島嶼上居民的稱呼。
- 午市:中午的集市。
- 鳴狐:傳說中的狐狸,這裏可能指邊境的騷亂或不安。
- 睢陽廟:古代祭祀的地方,這裏可能指重要的軍事或政治地標。
- 突騎:突擊的騎兵。
- 廣利營:地名,可能是軍事營地。
- 燃燭:點燃蠟燭。
- 臥談兵:躺着談論軍事策略。
翻譯
海風從千里之外席捲而來,捲起了李使君的出行儀仗,他停馬初聞下屬地區的清平。 人羣中混雜着島上的夷民,在午市上爭相交易,潮水隨着山雨涌入了秋天的城池。 傳說中的鳴狐不敢靠近睢陽廟,突擊的騎兵依然駐守在廣利營。 李使君願意讓我在他的帳中辭別,深夜裏點燃蠟燭,我們躺着談論軍事策略。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李使君鎮守海昌的情景,通過「海風千里卷雙旌」和「人雜島夷爭午市」等句,生動地展現了邊疆的繁忙與活力。詩中「鳴狐不近睢陽廟,突騎猶屯廣利營」反映了邊疆的安寧與軍事的嚴密。結尾的「夜深燃燭臥談兵」則展現了詩人對軍事策略的深刻興趣以及與李使君的深厚情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邊疆安寧的欣慰,也體現了對軍事策略的熱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