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都司赴大將軍行營

· 高啓
上公承詔出蓬萊,立馬風煙萬里開。 賜履已分無棣遠,舞戈還見有苗來。 牙前部曲多收績,幕下賓僚更倚才。 後夜軍門知子到,郎星應是近三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公:古代官爵名,這裏指鄭都司。
  • 承詔:接受皇帝的命令。
  • 蓬萊:神話中的仙境,這裏比喻京城。
  • 賜履:賜予的鞋子,比喻皇帝的恩賜。
  • 無棣:地名,這裏指邊遠地區。
  • 舞戈:揮舞兵器,指戰爭。
  • 有苗:有功的將士。
  • 牙前部曲:指軍隊的先鋒部隊。
  • 幕下賓僚:指軍中的參謀和助手。
  • 郎星:指鄭都司,比喻其地位顯赫。
  • 三臺:古代官制中的高級官職,比喻高位。

翻譯

鄭都司奉皇帝之命從京城出發,騎馬遠行,眼前是萬里開闊的風煙景象。皇帝賜予的恩寵已經遠至邊疆,戰爭中揮舞的兵器也迎來了有功的將士。軍隊的先鋒部隊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戰績,軍中的參謀和助手更是依靠才華。今夜軍營中得知你即將到達,你的地位如同接近三臺的郎星一樣顯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鄭都司奉命出征的壯麗場景,通過「上公承詔出蓬萊」和「立馬風煙萬里開」等句,展現了其威嚴與遠大的使命。詩中「賜履已分無棣遠」和「舞戈還見有苗來」表達了皇帝的恩寵和戰爭的勝利,彰顯了鄭都司的功勳。結尾的「郎星應是近三臺」則預示了鄭都司未來的高升,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鄭都司的讚美和期待。

高啓

高啓

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952篇诗文